郁闷地坐在电脑前,清冷的月光填满了窗格子,街灯一盏盏相继熄灭,直到满天的星星成了窗外仅有的光源。
又是那熟悉的脚步声,在楼梯口清脆地响起,接着丈夫开了房门,温柔地凑过那张熟悉得不必再看的脸,在我耳边轻轻地说:“给你。”我偏了头一看,原来是一个大苹果。“哪来的。”我问。“到哥哥家里耍,他给的,我给你带来了。”丈夫兴奋地说。
我看着他的神情,感动之余,一种辛酸袭上心头。其实,丈夫的这种体贴在我这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,当初,我和她耍朋友的时候,他把天真纯朴的小孩子给他的糖果粽子等都带回来给我吃,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,正是他的这份细心与体贴感动了我。
如今,结婚已经四年了,他还是这样。但是,生活毕竟是生活,除了感动于这点细节外,更多的却是辛酸与无奈。我们俩都出生在农民之家,父母含辛茹苦让我们完成了学业。毕业后都成了穷乡僻壤的教师,一个月六百多块钱还得除去学习考试、捐赠、医保、人亲客往,余下的生活费已经所剩无几了,根本没机会考虑房子孩子的问题。而他的哥嫂,虽然没读多少书,小俩口就在广东打工,少说也是好几千块钱一个月,这次请假回家小住,每天吃得好喝得好,各种东西想买就买,潇洒得让人羡慕。想想自己,十年寒窗,换来的却是兴奋于一个施舍的苹果。根本不敢向人谈及自己的工资。真的弄不懂:是时代不需要我们,还是我们生错了时代?
“我不想吃,你自己吃吧。”我轻轻地对丈夫说。然后强压着内心的起伏走到窗前。月光还是那样清冷,星星依旧眨着眼睛,只是,我的眼睛里不再只有一个月亮,我也吃不下那个施舍的苹果。(请别瞧不起,这是本地教师的普遍现象)